你知道吗?在我国古代,有一位名叫鲁班的木匠大师,他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。而今天,我要给你讲一个关于鲁班的故事,一个关于他的儿子——小鲁班的故事。
小鲁班,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爱?没错,他小时候可是个十足的小淘气。他三岁的时候,母亲就开始教他识字,他识字的速度惊人,过目不忘。他对父亲的木匠工具却情有独钟,每当母亲教完几个字,他就钻到工具堆里摆弄起来,还向母亲提出自己对工具的改进意见。
那时候,很多人都说小鲁班没什么出息,连他的父亲都生气地对妻子说:“我做了一辈子木匠,你还让他摆弄这些玩意,难道还想让他走我的路吗?”但鲁班的母亲却不这样认为,她觉得小小年龄的孩子,正是培养兴趣的时候,他对木匠工具感兴趣,说明他有这个天赋,父母不应该扼杀孩子的天赋。
于是,鲁班的母亲鼓励他做他喜欢的事,并帮助他想办法拓展思路,培养他触类旁通的能力。没过多久,小鲁班俨然像一个真正的木匠那样可以熟练使用工具了。去学堂读书以后,他的生活环境改变了,但志趣并没有改变。每当他上学的时候,总是把父亲用过的几件旧工具装人书袋,偷偷地带到学校,一到下课,他便去找来几只小木块,按照自己的设计,做起木匠活来。
甚至有时上课的时候,老师在前边讲课,他仍在下面偷偷地摆弄木板。老师很生气,但见他自制的几个玩具精巧细致,又觉得他聪明过人,便不忍心多加责备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后,老师发现小鲁班对木匠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,便鼓励他继续发展自己的特长。
小鲁班的故事,让我想起了一句话: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正是因为他对木匠工艺的热爱,才让他成为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木工、建筑器械等方面的民间工艺家、发明家,被尊为天下木匠的鼻祖。
如今,鲁班的名字已经成为了我国木匠行业的代名词。而鲁班的精神,也一直激励着后人。比如,由天津市主导推动、组织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知名品牌项目——鲁班工坊,就是以鲁班命名的。在这里,你可以掌握中医的望闻问切诊,可以学习中餐烹饪的酸甜苦辣咸,还能感受中国绿色科技的鲜活脉动。
当然,鲁班的故事并非只有这些。还有关于《鲁班全书》的传说。据说,这是一本由鲁班所著的奇异之书,上册是整人的法术,下册是解法和一些医疗法术。但除了医疗用法术外,其他法术都没有写明明确的练习方法,而只有咒语和符。
相传,但凡是学习了《鲁班全书》的人,必定会粘上鳏、寡、孤、独、残”中的一项。也就是说,学习了这本书的人,要么孤独终老,要么残疾一生,或者亲人遭殃。所以,《鲁班全书》的别名叫作《缺一门》。
这些传说是否真实,我们无从得知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鲁班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、木匠大师,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。
让我们再次回到小鲁班的故事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,并为之努力,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。而鲁班的精神,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,勇往直前。